一、前期準備
1.池塘條件
本試驗用塘為2畝左右的長方形池塘(45米×30米×2.5米),塘底平整且進排水方便。池塘過小,不利于規?;B殖;池塘過大,金鯽魚會因較快游動導致體形過長而影響品質。放養前對塘壩進行修整,保證池塘使用的穩固性和安全性。塘底在整塘后進行干塘和15~30天的曬塘工作。
2.池塘消毒
將池塘水位加至20~30厘米,用生石灰60~80千克/畝+茶粕清塘,或用漂白粉4~5千克/畝干法清塘,清除腐質,改善養殖水體,同時清除野雜魚及病蟲害。過7~10天,將魚塘水位加至1米深,注意進水口要套好過濾袋以防野雜魚入塘。之后放少許魚苗進行池塘水毒性測試,看清塘后池塘水毒性是否消除,避免魚苗中毒死亡。一般可用有機酸+V C 兌水全塘潑灑,進行解毒和魚苗抗應激處理。
3.肥水
放養前1周左右,保持池塘水位1米左右,用花生麩按50千克/畝施肥或用EM菌稀釋液全塘潑灑。肥水后池塘浮游生物開始大量繁殖,水色呈現菜綠色,可為魚苗提供大量的生物餌料,如枝角類、橈足類、藻類等。如果來不及施肥,也可在放養魚苗前 1~2 天,向池塘投放已培育的輪蟲、豐年蟲等浮游動物供苗種食用。
二、苗種引進與放養
1.苗種引進
引進規格50克/尾左右的紅白長尾金鯽魚,放養密度為3 000尾/畝。引進的苗種健壯、規格整齊,經檢疫無藥物殘留,不攜帶傳染病原、蟲體等。對于畸形、殘缺、觀賞價值不高的魚苗要嚴格剔除。
2.苗種放養
放養時間選在4月中旬,水溫在18℃左右。魚苗引進后,用適量的鹽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,盡可能剔除弱苗。放苗時間選擇在晴天上午,如果是袋裝的魚苗需將苗袋放入魚塘 20~30分鐘以消除溫差;如果是桶裝魚苗,則需要排掉魚桶內部分水,將魚塘的水適量注入桶內,放置15分鐘左右,然后重復1次,待溫差消除后將魚苗緩慢倒入魚塘。
3.合理套養
本次試驗套放了規格 150 克/尾左右的鳙魚100尾、50克/尾左右的鰱魚80尾和150克/尾左右的草魚50尾。一是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;二是增加效益;三是引起魚搶食,可促進金鯽魚攝食,增加魚活動強度,加快魚生長速度,保持魚體形健美。
三、日常管理
1.飼養管理
一般投喂蛋白質水平30%以上的顆粒料,投喂時需遵照“四定、四看”原則,按“慢-快-慢”“少-多-少”的方法投喂,每次投喂時間應維持在 20~30 分鐘。每周應停料 1 天(喂 6 天停1天),每15天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投喂量和投喂次數。正常情況下每天投喂1~3次,盡量不要在夜間投喂,每次適量投喂餌料至金鯽魚食量的70%;換水后1~2天投餌量可適當減少,當水色轉綠時再適當增加投喂量;發生魚病時應減少2/3投喂量甚至停止投喂;水溫過高或過低時,應減少投喂次數或停喂。
2.巡塘管理
堅持每天早、中、晚各巡塘1次,高溫、暴雨等極端天氣應適當增加巡塘次數;及時加注新水并開啟增氧機增加水體溶氧,注意觀察魚群攝食、池塘水質變化情況和魚群有無浮頭現象,做好相關記錄。
3.水體調控
金鯽魚養殖生產中應定期檢測養殖水體,將水質盡可能地調控在金鯽魚最適宜生長范圍內。每15天左右交替使用聚維酮碘、戊二醛與苯扎溴銨混合液等消毒劑對池塘消毒;每20天左右使用含10%過硫酸氫鉀復合鹽底改等和芽孢桿菌、復合菌等進行改底和調節水質,保持水體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,注意消毒和調水工作不要一起進行,在使用藥物后注意潑灑應激靈、解毒安等。水體主要呈菜綠色,保持水體透明度 25~30 厘米、pH7.5~8.3,一般水深80~100厘米,水色變為白濁或褐色時應及時換水。
4.選別管理
養殖的金鯽魚一般作為商品觀賞魚出售,色澤、特征、體形、體重、勻稱性等為觀賞價值的評判要素。金鯽魚篩選根據實際情況一般定為4次,要及時淘汰劣質魚,避免優劣混雜,以使效益最優化。因金鯽魚揚色較晚,第1次選別在夏花階段,之后每過60天左右需要進行1次選別工作。
四、季節性管理技術要點
春季一般在清明節后放養苗種,選擇喂食蛋白質水平30%以上的全價飼料為主;池塘水每14天左右換水1次,換水量為15~20厘米。夏季是金鯽魚主要的生長季節,管理重點在于“降溫”與“增氧”,預防魚群“燙尾”、缺氧浮頭等事故的發生;合理調整飼料投喂時間,早晨投料時間提前至7:00左右;將水位調高至1.5米,每10天左右換1次水,適時加注新水,保持水位。秋季應適當育肥,增加飼料營養,使金鯽魚保持較好的體質以進行越冬;將水位保持在1~1.3米,每14天換水1次,每次換水15~20厘米;晚秋時要及時做好越冬準備,魚苗要轉移至室內或搭越冬棚進行越冬;若是成魚,應將池塘水位提高至1.5米以上,以確保魚順利越冬。冬季水溫是決定金鯽魚越冬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,室內越冬應保持水溫在3℃以上,每30天左右換1次水;室外越冬應確保池塘底層水在4℃左右,經常加注新水,確保越冬期間水深在1.5米以上,同時結冰期要加強破冰工作,并且停止投喂。
五、病害防治
金鯽魚養殖生產中常見病害有寄生蟲病、鰓霉病、赤皮病以及水質不良引起的魚病。主要防治方法為:①清塘、干塘、曬塘要徹底,引進的魚苗要經檢疫,放養前要進行消毒。②注重水質調控。調節好水質,經常培水,改善金鯽魚生活環境。③合理使用增氧機以達到攪水、曝氣、增氧、調水的目的,注意增氧機的開機時間,一般晴天中午開、傍晚不開,陰天清晨開、白天不開。④投喂優質配合飼料,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。適當投喂維生素可增強金鯽魚免疫能力,提高魚的體質,從而提高苗種成活率和促進魚體健康生長。此外還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、黃芪多糖、四黃粉等中草藥,有利于金鯽魚的病害防治。⑤對已經發病的養魚池必須徹底換水,并且潑灑消毒劑,同時結合病情內服藥餌進行治療。⑥發生寄生蟲病時要根據病情潑灑對應的殺蟲藥物,同時內服四黃散等中草藥以提高魚體免疫力。
六、經濟效益
試驗養殖至 7 月中旬時金鯽魚長至 160 克/尾,至 10 月中旬時約 300 克/尾,此時成活率達94%,出成率達87%以上。本次試驗金鯽魚種苗成本為6 000元,套養魚種成本為374元,飼料成本為15 250元,其他成本(電費、漁藥費、人員工資等)為11 550元。本次試驗產出各種規格的金鯽魚均達上市規格,實際捕撈1 692千克,按觀賞魚市場金鯽魚平均價格24元/千克計算,商品金鯽魚總產值為40 608元;試驗塘產出鳙魚143.5千克、鰱魚72千克、草魚91千克,產值約為3 069元;試驗總利潤10 503元,畝利潤約為5 251.5元。本次試驗養殖的金鯽魚作為親本進行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,以進行下一步的繁育試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