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生稻種植技術
再生稻種植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環節:
- 選用良種:選擇的品種應具備高產、穩產、生育期適宜的特點,同時要求品種的再生能力強,能夠在頭茬收割后迅速萌發、生長,并且抗病蟲性強。例如,ii優623、ii優航2號、天優3301等都是較為理想的再生稻良種。
- 抓好頭季稻生產:頭季稻的生產質量直接影響到再生稻的產量。需要保證頭季稻根活、葉綠、稈直、芽壯。適時早播、早栽頭季稻,以避開不利的氣候條件。頭季稻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播種,最好采用旱育秧栽培,培育多蘗壯秧與雙季稻同期插秧。
- 平衡施肥:頭季稻基肥施有機肥15t/hm²、碳銨600kg/hm²、過磷酸鈣375kg/hm²;促蘗肥施氯化鉀37.5kg/hm²、尿素112.5kg/hm²。在穗后15~20d內追施促芽肥,施尿素112.5kg/hm²,結合噴施葉面肥,以促進再生芽的萌發生長。
- 適時收割:頭季稻要在再生稻安全齊穗期前30天收獲。再生稻安全齊穗的氣溫指標是23℃,當地氣溫出現23℃的日期向前推30天,為頭季稻收獲的最晚日期。頭季收獲的成熟度,以完熟為好。
- 適宜的稻樁高度:長江流域各省為保證再生稻生長安全,樁高度常規稻6—7寸,雜交稻7—8寸,收獲愈遲,留樁相應增高。
- 加強再生苗的管理:低樁的要濕潤出苗,切忌浸泡,高樁的收獲后要立即灌上2寸左右的水層,既防止下部腋芽萌發,又防止收獲后由于環境條件的改變使莖稈枯死,降低發苗率。10天后再進行第二次追肥,并及時做好中耕和病蟲防治工作。
以上就是再生稻種植技術的主要內容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